对于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肥胖症的患者,哪种抗血小板药物更合适?
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相比,新型研究显示,携带CYP2C19失活等位基因的肥胖患者使用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后,复发中风风险较低。
在多中心随机对照CHANCE-2试验(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用于高危急性非致残性脑动脉事件II)的二次分析中,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相比,在肥胖患者中,90天内复发中风的风险降低了49%。
然而,调查人员发现,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非肥胖患者之间没有差异。BMI组之间的出血率相似。
这项研究发表于7月10日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上。
BMI很重要
在CHANCE-2试验中,携带CYP2C19失活等位基因的患者使用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后,总体上与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相比,中风风险有所降低。中国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赵兴权及其同事研究了这一人群中BMI对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因为先前的研究表明BMI可能影响对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反应。
在CHANCE-2试验中,共有6412名患者入组,平均年龄为64.8岁。约34%的患者为女性,98%为汉族。此外,876名(13.7%)患有肥胖(BMI ≥ 28 kg/m2)。
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与肥胖患者相比,90天内复发中风的风险降低了5.4%,但在非肥胖组中并未降低(6.0% vs 7.0%;比值比[HR],0.84)。
当将BMI建模为连续变量时,每增加5个单位的BMI与90天内复发中风的风险降低18.0%有关,有利于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
对于替卡格雷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治疗结果,无论是缺血性中风、90天内血管事件还是顺序性中风或TIA,肥胖患者的严重或中等出血率均未受到BMI的影响(分别为0% vs 0.2%和0.3% vs 0.4%)。
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90天后,无论是否肥胖,替卡格雷和氯吡格雷组都会开处方预防药物(例如降脂药或抗高血压药)。
作者写道:“BMI影响了携带CYP2C19失活等位基因的患者在使用替卡格雷-ASA和氯吡格雷-ASA治疗轻度缺血性中风或TIA时的疗效。氯吡格雷在肥胖患者中似乎失去了疗效。肥胖患者似乎从替卡格雷-ASA治疗中获得了临床益处,而在轻度缺血性中风或TIA后并未增加中等或严重出血的风险。”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516
次 | 评论:0
条 | 好评:0
其他疾病相关文章
其他疾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