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害处,很多时候表现在并发症上,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双重打击,糖尿病患者脆弱的双脚很容易受损,感染发炎以致溃烂,如果防治不好还逐步腐烂到软组织、骨头……最后可能不得已,只好将脚截去,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因此爱护好你的脚,是糖尿病患者每天必做的功课。护理专家提醒,糖尿病病人的双脚感觉不灵敏,很多人弄伤了都懵懂不知,伤口感染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为了预防和避免糖尿病足,不仅要给双脚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而且每天要仔细给双脚照镜子,及时发现有没有破损,一旦有伤口,就要到医院处理。
糖尿病足“六步曲” (医生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立群)
零级:皮肤没有明显病变,只是下肢供血不足,皮肤感觉反应迟钝、麻木疼痛。
一级:脚部皮肤开始显出异样,但只表现为皮肤浅表层的溃疡,病变尚未侵入深部组织。
二级:病灶已达脚部深部肌肉等软组织,脓性的分泌物多,肌腱、韧带还没有受到破坏。
三级:开始出现大量的软组织受损,足部的肌腱和韧带也受到破坏,脓性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增多,还没有明显的骨质破坏。
五级:脚的大部分或全部缺血,感染,出现严重的坏疽,肢端发黑,需要高位截肢。
朱立群说,定期进行足部检查,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降低截肢率的最有效办法。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立群说,“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的脚或下肢组织溃疡、骨关节病变及其所引起的坏疽,通常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近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糖尿病足是怎么出现的呢?朱立群为患者探究了原因。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双管齐下”,是内因。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血管会出现病变,在足部也不例外。当周围动脉血管硬化、狭窄或闭塞时,患者的下肢缺血缺氧,严重时就出现了组织的坏疽。不仅是大血管,就连小血管和微细血管(即毛细血管)病变也会加重下肢缺血缺氧,等于给组织的坏死和溃疡的形成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糖尿病导致的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会和血管病变“联手”,共同作用,使患者的感觉神经出现障碍,感觉衰退。通俗来讲,糖尿病的长期患者就如同一个感觉迟钝的孩子,对外界刺激表现“麻木”,就连受了伤也不知道。他们自我保护的功能于是大大降低,增加了足部损伤的机会,诱发溃疡的产生。
而外因,则来自伤口破损之后的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和神经的病变,微小的创伤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侵袭感染,而且感染起来很不容易控制,因此感染是糖尿病足溃疡和恶化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足,也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做个判断,方便对症下药。湿性坏疽类型,是由于脚部动静脉同时受阻,循环或微循环出现障碍所引发,病人临床的表现是肢端水肿,溃疡部位分泌物很多,严重时伴有全身的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干性坏疽型大多发生在脚趾的末端,由于肢端动脉和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致使血流缓慢或者突然中断。临床表现是动脉搏动消失,虽然没有水肿,分泌物少,但脚趾或脚趾以上的组织干枯变黑,和健康的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混合性坏疽则以上两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
要减除糖尿病足的烦恼,首先要在内因上下功夫,“斩草除根”。患糖尿病时出现的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都会加重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展。同时,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另外,血糖控制不良还会影响伤口愈合,因为血糖增高时,中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增加,不利伤口愈合。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
与此同时,糖尿病足患者在家中对双脚的护理也十分重要。中山二院内分泌专科护长麦莉芳说,和正常双足的最大区别在于,糖尿病足感觉麻木,受伤了病人也感觉不出来,伤口又特别难愈合。保护双足,避免受伤是糖尿病足护理的关键。
共1/2页[1][2]
查询更多 糖尿病足 " target="_blank" style="color:#FF0000">糖尿病足  信息
文章转载于:飞华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