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水溶剂:适合于脓液量多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感冒后加重者),每天滴耳3-5次,每次滴入3-5滴。因为炎症明显或严重,故用量稍大,频次稍多,以尽快促进炎症消退。
b、油剂:适合于脓液量少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滴1-3次,每天次1-2滴。因为炎症不重,油剂保持的时间较长,故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c、酊剂(酒精制剂):适合于耳内无脓,但鼓室仍有湿润的情况。最常用的是4%硼酸乙醇。每天滴耳1-2次,每次1-2滴。酒精与硼酸制,既或消炎,亦可挥发,促进鼓室干燥,故滴用次数宜少,量亦稍少。
d-1、重连滴耳液(乙醇制剂;湖南中医药大学谭敬书教授经验方):处方:七叶一枝花(重楼)15g 黄连 五倍子 苦参 黄柏 生大黄各10g 冰片3g。制用法:前六味用谷酒浸两周(酒浸过药面),过滤,滤液加冰片,低度白酒加至400ml,瓶装备用。滴耳,每日3次。
d-2、耳炎灵滴耳油(油剤;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教授经验方):处方: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10g,冰片研粉1g,麻油适量(以药物浸过药面即可)。制法:先将前五味药放入油锅内,浸泡24小时,然后加热炸药至黑褐色为度,滤净药渣,乘热加入冰片,搅匀,新纱布过滤,装瓶备用。适用于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有脓性分泌物者。
(3)吹耳法:应当由医生操作,不可由病人自己操作,否则吹入的药粉太多,堵塞了外耳道或鼓膜穿孔处,反而造成脓液引流不畅,加重病情。所用药物,根据个人经验,以氯霉素9份,加冰片1份的比例配制,研粉,用喷粉器吹入最佳。效果较滴耳药物的效果更佳。
(4)其他治疗:如果外耳道有息肉,或鼓室有息肉、肉芽,应当清除提,可以使用钳子咬去,或用中药燥湿收敛的药物吹入均可(枯矾 雄黄各10g 轻粉2g。制用法:上三味,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先洗净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后,用喷粉器吹入一薄层。)
文章转载于:好大夫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