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一些专家发现,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引起小儿中耳炎.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
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因此,为预防喂奶引起的中耳炎,母亲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正确的喂奶姿势是:若是坐着喂奶,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腿上,孩子上半身靠的那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采用卧位喂奶,应净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肘或枕头将其上身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口不宜开得过大,举得过高,一般与口成45度角即可.喂完奶,再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隔排出,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
你好~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当孩子患上中耳炎后,你应该让孩子服用解热镇痛剂溶液,而且让患部靠在包裹着毛贴的热水袋上.上温水充填热水袋,让头部疼痛的那一侧朝下,以便让耳朵的渗出液排出来.如果是婴儿耳痛,用一条柔软的毛巾紧靠他的患部即可.还应该在24小时内带他前去就诊.
治疗: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文章转载于:快速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