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幼儿手足口病开始进入高发期。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了健康提示,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尤其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多发于夏秋季。该病可影响不同年龄组,导致感染和发病。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胡惠丽指出,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尤其是咽部疱疹)、手足臀部等皮肤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症状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专家表示,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国家疾控局明确指出,目前预防手足口病唯一可用的疫苗是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以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效预防重症。推荐6个月至5岁的儿童尽早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手足口病可由多达20种不同的病毒引起,因此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引导幼儿保持个人卫生。
专家提醒,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洗手的习惯非常重要。家长自己在外出后、接触孩子前,以及给孩子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要认真洗手;饮食上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要充分加热再食用;要保持幼儿的环境卫生,经常通风;肠道病毒害怕紫外线和高温,所以经常晒晒衣物和被褥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