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生活,那就得熟记这四个数字5125。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启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子项目“乐享健康生活”,倡导谐音为“我要爱我”的“5125”健康理念——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关键词:发呆
“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乍一眼看到这条建议时,相信很多人会诧异,不过,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科的王博士却认为这是十分合理且有必要的。
王博士说,当前上班族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等问题非常普遍,有的甚至因没能及时排解而发展为更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而人在发呆的时候,意识活动减弱,处于清醒而放松的状态,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调剂手段。
什么时候适合发呆?
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及需求不同,其实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呆。
比如,当遇到连续加班感到累的时候,可以适当停下来歇一歇,冥想放松把自己放空,舒缓一下紧张的身心,后面做的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再比如遇到领导不满意而感到压力大,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评估一下自己。
发呆的正确姿势是啥?
发呆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放空。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刻意地去想,尽量减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度。当工作累的时候,抛开电脑和手机,趴在桌子上或是视线盯着某一个地方不移动,很快就能进入发呆状态。
当然,发呆并不是越长时间越好。长时间屏蔽外界信息,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建议每次发呆时间不超过5分钟。
发呆时还可以搭配“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关键词:运动
坚持运动有助于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不过,在这次最新提出的健康理念中特别加入了“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的建议,用意何在呢?一是现在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因运动受伤的人也不少,熟练掌握运动技巧才能减少相关损伤;二是大多数人的运动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加入运动社群后,在周边人的带动下更容易坚持下来。
哪些人群最需要运动?
现在最缺乏运动的人群就是都市白领,他们普遍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大部分人经常感觉到头晕、乏力,还有一部分人颈椎病、腰椎病高发,更有甚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早早找上门来,其根源就在于缺乏运动而致“最大吸氧量”下降。
“最大吸氧量”直接反映个人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标志一个人氧运输系统功能的强弱。简单的说代表着一个人体力的好坏。而想要维持这个数值不下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而1小时的量是比较适宜的。
如何正确选择运动方式?
普通成年人的运动应该以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为主,如走路、骑车、慢跑、做操、游泳、跳舞、爬山、打乒乓球等;以抗阻运动或肌力训练为辅,每周2~3天。运动强度以自我感觉有一点累或稍累为止。老年人不宜太剧烈,选择快走、打太极等静一点的运动较好。而学生们则不要白白错过学校晨跑时间。
关键词:吃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与健康的关系是永远割裂不了的。从最初的吃饱到后来的吃好,再到现在的吃得合理,其实就是健康对饮食更高更细致的要求。
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机体,运作起来需要许多各种营养成分,只有合理的摄入才能保障机体的正常运作,而营养成分就来源于各种食物,种类的多少直接决定营养成分的数量。如果一周能吃够25种食物,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每一层所包含的种类,保证了人体必需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
怎样吃够那么多种食物?
每天吃12种食物听着好像很多,其实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早餐至少摄入4~5种,午餐摄入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上零食1~2种。
例如,平均每天谷薯及杂豆类食物的种类数达3种,蔬菜水果共4种,禽畜鱼蛋类加起来3种,奶、大豆和坚果食用2种,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肯定比这些种类要多。再加上加餐的酸奶、多样坚果和各种水果等,一周25种食物也完全可以做到。
怎样吃才更健康?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餐餐有蔬菜,每日吃5种以上蔬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适量吃鱼、禽、肉,吃鸡蛋不弃蛋黄;多吃大豆及奶类,一天一杯奶;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增加饮水量,每天喝大约7~8杯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那个时候,身体已经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了。
5112,你能做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