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甜的杨梅是初夏里最诱人的水果之一,不过“杨梅生虫”现象的存在却总让市民有些顾忌。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实验证实,杨梅确实有可能生虫。不过专家解释,通常杨梅上出现的白色小虫是果蝇幼虫,在无菌情况下繁殖,对人体并没有危害。而记者调查中也发现,放在冷藏柜中的杨梅基本可以杜绝这种现象。
传言:杨梅泡盐水爬满白色小虫?
对于“杨梅生虫”的说法,网上有这样一则传闻有些“骇人”,说是“杨梅中可能生长有虫子,用盐水一泡就能看到白色的小虫爬上来。”扬子晚报记者发现,这则网络传闻图文并茂,对网友的胃口“杀伤力”很大。
那么这则传闻所述是否事实?盐水能否逼出躲藏在杨梅中的小虫,从而验证杨梅有虫的说法?昨天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对此进行了试验。
实验:盐水浸泡后,有两份杨梅泡出虫
扬子晚报记者与“消费评审团”的成员用购买来的五份杨梅进行了实验。首先将五份杨梅分别取样,投入到高浓度的盐水之中,5分钟内变化不大,但是10分钟左右的时候,其中的两份杨梅上可以看到变化了。“快看,真的有虫啊!”评审团成员小朱发现,水中漂浮着一条小虫。这条小虫约一毫米长,不断蠕动,不过因为又细又小,用肉眼仔细看才能辨别出。而过了一会,水中和杨梅上又能看到更多类似的小虫,呈半透明灰白色,前后共数出来这样的小虫十多条。这些小虫扭动着爬出杨梅,然后漂浮在水面上。两份有虫的杨梅样品来自路边水果摊和一家水果店,均没有在冷藏柜中保存,而在进口超市、生活超市购买的杨梅在浸泡20分钟后都没有发现有任何变化。
随后记者又在杨梅中取样,用清水进行浸泡,不过30分钟的时间内五份样品都没有发现小虫。
结论:新鲜、冷藏的杨梅不易生虫
实验中虽然从两份杨梅中发现了白色虫子(专家介绍这是果蝇幼虫),但是数量、体积都没有网上流传的那么夸张,若不是精心设计实验,仔细反复观察,很难发现这类小虫。
扬子晚报记者在进口超市、生活超市以及精品水果店中购买的杨梅均保存在冷藏柜中,在本次实验中都没有发现活体幼虫。记者了解到,果蝇幼虫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在2-5℃的冷藏中,幼虫就会失去活性甚至死亡。所以好的冷链保存确实可以减少幼虫滋生,如果从杨梅摘下开始就有着严格的冷链运送,那么这样的杨梅就几乎可以杜绝小虫。
另外实验也证实,驱虫最好的办法是用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杨梅用清水洗很难洗干净,相比之下用盐水不仅可以检验有无生虫,也能起到更好的清洁作用。
建议消费者,杨梅买回家应及时吃掉,不能及时吃掉的要先用高浓度的盐水浸泡,然后放入冰箱作短时间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