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网讯: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偏头痛的发病表现主要为头痛,以及更进一步的神经活动。该头痛多发于头部一侧,且多伴随有多种并发的症状,包括恶心或呕吐、和或畏光(光线敏感)、恐响症(声音敏感)和恐嗅症(嗅觉广气味敏感)等。对偏头痛进行药物治疗不仅要求达到有效的镇痛,而且还需要药物能快速起效,且具有充足的持续作用时间,以最大可能的降低偏头痛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简单、方便的用药方式也是偏头痛治疗药物所必备的重要特征之一。
日前在偏头痛用药市场占据分额最大的药物类型即为曲普坦类药物。自1999年以来,曲普坦类药物已经有4个产品进入全球最畅销处方药500强名单。预计到2012年,曲普坦类药物将占有偏头痛药物市场75%的分额。市场的巨大也凸显着竞争的激烈。在过去几年中,偏头痛用药在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受关注程度,其中,美国辉瑞公司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等一直在这一领域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市场争夺战。而随着2010年以后曲普坦类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将有更多的非专利药厂商加入进来,攫取偏头痛药物市场的第二桶金。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舒马曲普坦(sumatriptan,Imitrex)是第一代曲普坦类药物,但舒马曲普坦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药效消失太快,服药3~4小时后即药效消失,复发率高。此外,口服后肠吸收率太低,而注射用药的适用人群范围较小,且价格昂贵。第二代曲普坦类药物为美国阿斯利康公司的佐米曲普坦(zolmitriptan,Zomig)、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那拉曲普坦(naratriptan,Naramig/Amerge)和默克公司的利扎曲普坦(rizatriptan,Maxalt)等,这些药物在药效维持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平均在6~7小时,但仍然有30%左右的复发率。目前,由美国强生公司等研制开发的阿莫曲普坦(almotriptan,Axert/Almogran)、辉瑞公司的依来曲普坦(eletriptan,Relert)及由英国Vemalis公司开发的夫罗曲坦(frovatriptan,Allegro/Frova/Migard)等在偏头痛药市场有望后来者居上,占据主导地位。
在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732.1/(10万)人。同前该病的发病率还在呈上升趋势。然而,尽管国外的偏头痛治疗药物在不断推陈出新、表现颇为乐观,但在国内偏头痛药物的市场发展似乎才刚刚起步,属于曲普坦类药物的春天似乎还没有到来。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多家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曲普坦类产品,但由我国自己开发的曲普坦类药物却极其有限,且市场反应平平。这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第一是因为国内医患对偏头痛的诊断和认识均过于保守,这与国内偏头痛的教育不足、科研重视程度有限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偏头痛患者能够获得恰当治疗,因为许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或者不会觉得这是个很严重的病,不少偏头痛患者还停留在休息和简单服用止痛药的阶段,或根本没有就诊。同时,很多医生们也习惯性地给患者使用成瘾性、短期缓解的止痛药;第二,虽然在国外曲普坦类药物是老品种了,但在国内,由于这一市场成熟得较晚,因此其尚属于比较新的药物,被医患全面接受和广泛使用还需一段时间;第三,该类药物价格偏贵,现在国产品种约每片三十几块钱,尽管价格较之进口品种低约一半,但对普通患者来说仍不易承受。此外,由于该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较好,每日的用量不会很大,这直接导致其销量受到限制,因此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说,上述因素直接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壮大,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国内,偏头痛市场蕴涵着无限的发展潜力。目前从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曲普坦类产品的风头正健,且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国民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预计经过2~3年的成熟期后,国内偏头痛的诊断率会有所提高,而国内市场亦将逐渐和国外接轨,这势必会拉动曲普坦类药物在国内的市场发展,而随着非专利药的入市,激烈的竞争也会优化药物的供给及价格,更进一步促进市场的扩张。
文章转载于: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