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肺结核发病有什么症状
作者:快速问医生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4 标签:冠心病 医疗器械及设备 补充营养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4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结核病分原发和继发性,初染时多为原发(Ⅰ型);而原发性感染后遗留的病兆,在人抵抗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感染,通过血循环播散或直接蔓延而致继发感染(Ⅱ型~Ⅳ型).

(1)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常见于小儿,多无症状,有时表现为低热、轻咳、出汗、心跳快、食欲差等;少数有呼吸音减弱,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起病急剧,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血白细胞可减少,血沉加速.亚急性与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程较缓慢.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肺部有渗出、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干酷样病变.多数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渐出现发热、咳嗽、盗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血常规检查可见血沉增快,痰结核菌培养为阳性.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盗汗、食欲减退等,胸廓变形,病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气管向患侧移位,呼吸减弱.血常规检查可见血沉值增快,痰结核菌培养为阳性,X线显示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3大特征.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养生指南:

一.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2.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3.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

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4.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5.可选择气功、保健功、太极拳等项目进行锻炼,能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

逐渐恢复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

6.饮食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

近年来研究证明,吸烟会使抗痨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气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剧,结核病兆扩散,加重潮热、咯血、盗汗等症状.饮酒能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又能使机体血管扩张,容易产生咯血症状.

肺结核

概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抵抗力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有以上,但在烈日曝晒下2小时,5-12%来苏水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死.而最简单的杀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3、人体的反应性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在淋巴细胞的致敏和细胞吞噬作用的增强.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后,经处理加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时,便释放出一系列的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杀死细菌,然后变为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最后形成结核结节.

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较量互有消长,病变过程复杂,但其基本病变主要有渗出、增生、变质.

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兆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病人认突然咯血表现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一、全身症状:

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兆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

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结核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2、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兆的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效果作出诊断.

3、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表示结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释度一作皮试呈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

A、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

B、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病人,结素反应可暂时消失.

C、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素无反应.

D、其它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病人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诊断:

1、痰结核菌检查

2、X线健康检查

3、临床症状

治疗:

主要是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晦、乙胺丁醇和氨硫脲.应用化疗应遵照以下5条原则:①早期.一旦确诊立即用药;②联用.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以保证疗效和防止产生耐药性,减少毒副作用;③适量.④规律.切忌遗漏和中断;⑤全程.一般均需服药一年以上方可停药.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兆全部灭菌、痊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起着辅助作用.

(疾病诊断和分型分期标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5十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总的疫情虽有下降,但由于人口众多,各地区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应引起我们严重关注.

诊断要点

一、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

2、咳痰,X线胸片示肺部浸润性改变.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4、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5、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诊断标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订,1978年6月·柳州)

肺结核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Ⅰ型):为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征.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并发淋巴结支气管瘘时,如淋巴结肿大比较显著,两肺内只有较少的播散性病变时,仍归本型.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主要类型.肺部有渗出、浸润及/或不同程度的干酪样病变.可见空洞形成.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也属于本型.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是继发型肺结核的慢性类型.常伴有较广泛的支气管播散性病变及明显的胸膜增厚.肺组织破坏常较显著,伴有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而造成患处肺部组织收缩和纵隔、肺内的牵拉移位,邻近肺组织常呈代偿性肺气肿.

5、结核性胸膜炎(Ⅴ型):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

6:传播途径: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大的抵抗力,结核菌一进入胃内,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杀死,除非吃了大量结核菌,否则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则不一样,只要有1~2个结核菌吸人到肺泡,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发病.消化道结核多数由于饮用未经煮沸的牛奶引起.我国内蒙古有项调查,发现农牧民肺结核病人中10.6%为牛型结核,他们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的疾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结核病.人类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被患有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也可将自身结核病传给所饲养的动物.北京动物园曾有观赏的动物犀牛被确诊为肺结核,它的痰菌经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是观众传染给它们的.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传统的观点偏重于尘埃带菌传染,现称菌尘气溶胶传染,即指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发病.因此过去在结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肺结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张肺结核病人的痰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个痰瓶内经煮沸以后再倒掉,在农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也强调病人要和健康人隔离,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头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

以上的传染方式固然应该注意,但对排菌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排至空气中的微滴核的传染性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代研究关于呼吸道传播的机理认为,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谈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把带传染性的唾沫飞沫(微滴核);散播于空气中,它的颗粒在4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于5~10微米;吸入支气管后进不了肺泡,最终可经支气管管壁纤毛运动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传染.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肺结核病人在呼吸时所散布的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微滴核数量与呼出气体的速度有关系.正常呼吸时,病人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目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传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个,这相当于大声说话5分钟内撂放出的微满核颗粒数,而一次喷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数目可高达100万个.咳嗽次数多少与传染性大小有密切关系,有人曾观察过病人夜间咳嗽情况及同屋唾觉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结果咳嗽次数多者小儿结核菌素的阳转率就高.除咳嗽次数外,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的传染情况也不一样,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触的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较之干咳无痰者密切接触的小儿明显增高.当肺结核病人经过化学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会随之好转,有调查发现;治疗1个月时半数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则全部消失,同时化疗后痰中结核菌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合理治疗后的病人可减少传染性,也即减少了传播机会.

7:预防常识:

进入90年代后,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肺结核病,又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广泛流行趋势.人们对结核病的斗争进入了新时期.有一定抗药性的结核菌,治疗更为困难,故而对肺结核的预防十分重要.当你有原因不明的低烧、消瘦、乏力、咳嗽、盗汗,又没有查到其他病因,应迅速到医院查检、确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疗程不得短于半年,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休息、充分营养、适当户外活动、增强全身抵抗力,仍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病人在排菌期间应适当隔离,保护家庭成员和集体人群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保护儿童.

文章转载于:快速问医生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4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