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寻医问药网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1 标签:冠心病 有专家审核 有人工审核 补充营养 其它 

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50年历史,经历了由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现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康复与二级预防已成为决定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心脏康复的益处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病人数2.3亿,不仅急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接受PCI的患者也持续增加。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和PCI后患者,我们重点关注急性发病期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预防以及发病后康复不够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冠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因此,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为住院冠心病患者提供康复和预防服务。本期康复目标: 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减少再住院;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提醒戒烟并为院外早期或门诊康复提供全面完整的病情信息和准备。

1. 患者早期病情评估: 进一步明确冠心病诊断,了解患者目前症状及药物治疗情况;明确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计划。

2. .患者教育: 院内康复期的患者最易接受健康教育,因此是最佳的患者教育时期。本期宣传教育重点是生存教育和戒烟。

生存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在家处理心脏突发问题。戒烟是引导患者明确吸烟的不良后果,让患者知晓戒烟的益处,明确戒烟可能遇到的障碍。

3. 运动康复及日常生活指导: 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一般来说,患者一旦脱离急性危险期,病情处于稳定状态,运动康复即可开始。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计划因人而异,病情重、预后差的患者进展宜缓慢,反之,可加快进程。

4. 出院计划: 给予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及运动康复的指导,评估出院前功能状态,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重点推荐患者参加院外早期心脏康复计划。

治疗措施: 所有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注意空腹血糖检测,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指导并监督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使用降糖药物;强化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必要时与内分泌科合作管理糖尿病。

7. 心率管理: 心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各国指南均强调,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55~60次/min之间。 首选β受体阻滞剂,对使用最大耐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心率未控制,或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禁忌的患者,推荐加用或单用伊伐布雷定。

8. 改善症状、减轻缺血: 目前改善症状及减轻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曲美他嗪可作为辅助治疗或作为传统抗缺血药物不能耐受时的替代治疗。

推荐措施: ⑴ 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⑵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担忧、患者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⑶ 通过一对一方式或小组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促进患者伴侣和家庭成员、朋友等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咨询。 ⑷ 轻度焦虑抑郁治疗以运动康复为主,对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者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应请神经科会诊或转诊治疗。

2. 睡眠管理: 冠心病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处理失眠时首先需明确患者失眠原因。

治疗原则: ⑴ 综合治疗:躯体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⑵ 镇静安眠药治疗要短程、足量、足疗程。 ⑶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过去疗效、患者的药物治疗愿望和对治疗药物的选择、耐受性及治疗费用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⑷ 选择有适应证处方的药物。开始治疗前,要让患者知情药物的起效、疗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需遵医嘱服药。

推荐措施: 以科室为单位建立随访系统;随访系统组成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运动教练等。最基本人员构成为临床医生和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危险因素控制及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随访和监督,心血管医生动态观察在康复治疗中存在的医疗问题,确保心脏康复及二级预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每一个实施方案要求包含:制定方案、确定评估参数、评估时间、方案调整及用于评估实施方案的数据来源等。在这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应充分发挥电子病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数据库。

开展心脏康复应具备一定的人员编制、场地和设施条件。人员基本要求:配备心脏康复医师和心脏康复治疗师。场地应因地制宜。必备设备包括4个部分:评估设备、监护设备、运动训练设备和常规急救设备。评估设备为运动负荷心电图或运动心肺仪;监护设备为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要求有一定的抗运动干扰能力;运动训练设备包括固定踏车、跑步机等有氧运动设备和上肢力量训练器、下肢力量训练器、核心肌群训练器等阻抗运动设备,如果场地有限,可以用弹力带或弹力管代替阻抗运动设备;常规抢救设备包括除颤仪、配备常规急救药物的抢救车及输液设备等。

文章转载于:寻医问药网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