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张××,男,27岁。因“反复大便带血4月”于2010年5月初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全国著名的腔镜专家王存川教授的教授门诊,被王教授诊断为直肠下段中低分化腺癌,癌肿直径为3.5cm,距肛门4.5cm。王存川教授亲自操刀,为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直肠全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保肛门手术,成功保肛,提高了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并凭借其高超的腹腔镜手术技巧,
于腹腔镜手术中成功清扫了32粒癌转移淋巴结。在王教授的精心治疗下和关心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目前正在进行术后综合治疗中。
年轻人患直肠癌对患者及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膳食纤维摄入的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使得直肠癌患病逐年增加。据报道;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从上世纪60年代的
10/10万,80年代的20/10万,90年代的24/10万,达到目前的36.1/10万。而且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相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
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②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在直肠指检时可触及;③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占10%—15%,我科曾经收治的患者,年龄最小仅为23岁。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80%—90%。是我国重点防治的8大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发病的病因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直肠癌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的因素包括:饮食及致癌物质,直肠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以及癌前期疾病如家族型肠息肉病,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加以阐述:一、饮食方面: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物中粗纤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脂肪、高蛋白等高热量食物,以及食用腌制食物,含添加剂食物及农药超标的蔬菜瓜果等。二、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运动的时间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没机会代谢掉;生活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烟酒非常不利于肠道的保养,长期不按时进餐致胃肠功能紊乱。三、遗传因素:据报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直肠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P53基因,APC基因、MMR基因等的突变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然直肠癌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不幸,我们如何预防它呢?首先我们要从饮食方面出发: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如山芋、玉米,新鲜蔬菜瓜果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有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尽量少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减慢胃肠蠕动,增加了毒素与肠道接触的时间
;平衡摄食对预防直肠癌的发病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是从生活方式作出改变: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适当的运动还会促进胃肠道蠕动。不吸烟,不酗酒,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社会的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恶化,致癌物质的增多,如水源、大气的污染,食品的污染等都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最后多数研究认为直肠癌的发生还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联,积极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能降低癌症发生率。切实是有效的预防直肠癌的发生,我们必须做到三级预防:①一级预防:在肿瘤发生之前,消除或减少直肠粘膜对致癌因子的暴露,抑制或阻断上皮细胞的癌变过程,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除了包括如前所述的饮食干预,还包括化学预防和治疗癌前病变,其中化学治疗包括服用钙离子、NSAIDs,阿司匹林等药物制剂;大量流行病学证实,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直肠腺瘤息肉并及时治疗是防止和减少直肠癌发生的理想途径。切除息肉以后建议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②二级预防:对直肠癌高危病人进行筛检,以期发现无症状临床前肿瘤患者,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人群的死亡。筛检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直肠癌,还可发现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具有以下一项者可作为高危对象:1)粪便隐血实验阳性;2)一级亲属患有直肠癌;3)本人有癌症史或直肠息肉史;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③三级预防:对临床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三级预防的重点在于临床一线医务者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规范治疗”、“个体化疗”。
随着医学的进步,对直肠癌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深入研究、新的医疗器械、检查手段的发明以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预防必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文章转载于:寻医问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