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颈椎病的症状是什么
作者:寻医问药网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1 标签:颈椎病 补充营养  

臂丛神经痛:臂丛神经痛疼痛局限于臂丛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内,刺激或压迫臂丛使疼痛加剧。

(一)特发性臂丛神经痛或臂丛神经炎:泛指肩胛带和上肢疼痛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神经痛性肌萎缩),症状复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号染色体q25位点)成年人多见,有感染和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初伴发热和全身症状典型以肩部上肢剧烈疼痛起,病数日内出现上肢肌无力反射改变,感觉障碍C5 和C6节段易受累导致肌萎缩, 单侧也可为双侧。

(二)继发性臂丛神经痛:肩部及上肢不同程度疼痛持续或阵发性加剧夜间及肢体活动疼痛明显臂,丛分布区感觉障碍肌萎缩腱反射减低自主神经障碍,若是颈椎病引起本病常在40~5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程缓慢, 反复发作;感觉神经根(C5C6多见)受压导致根性神经痛多,为前臂桡侧和手指触电样疼痛,伴感觉减退;运动神经根受压引起肌痛性疼痛常在上肢近端肩部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肩部运动受限,病程长可导致凝肩。

运动神经元疾病: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981年,Effendi等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三型:①Ⅰ型是稳定的骨折,骨折线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3椎体间结构是正常的。②Ⅱ型骨折是不稳定的骨折,枢椎椎体显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脱,C23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③Ⅲ型骨折是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3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

最常见的主诉是颈部疼痛和僵硬,其次是麻木和无力,外伤史是明确的,常是车祸或坠落。另一临床特点是合并有头和颌面部的损伤,位于前额或下颏,多为皮肤挫伤。有时可有其他椎体和长有骨的骨折。

短颈畸形: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有三大临床特点:颈部短粗、后发际低平、颈部活动受限,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上述特点。

1.颈部短粗:常不太明显,但仔细观察其颈部较正常人变短。面部不对称,从乳突至肩峰的两侧颈部皮肤增宽,呈翼状颈。

3.颈椎活动受限:由于椎体的融合,使颈椎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旋转和侧弯受限尤为明显。多节段和全节段融合活动受限明显,单节段和下节段融合不太明显。

4.上颈椎融合引起的短颈畸形,常合并枕颈部畸形:多在早期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不稳引起的脊髓受压表现。

5.中低位颈椎融合引起的短颈畸形:此类患者几乎都是在遭受轻微外伤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其临床特点是创伤轻、症状重,可造成四肢瘫痪,而X线检查又不表现出明显的骨损伤征象。

6.短颈畸形合并颈肋、隐性脊柱裂、神经根或丛分布畸形:可出现臂痛、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合并心脏畸形、肾脏畸形者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此外,短颈畸形可合并脊柱侧弯、高位肩胛骨和蹼状畸形。

颈椎半脱位:颈椎前半脱位的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在局部,如颈部易劳累,局部疼痛、酸胀、乏力;头颈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头颈呈前倾、自身感觉僵硬;损伤节段的棘突和棘突间隙肿胀并具有压痛,椎前侧也可有触痛。

神经系症状较为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不严重,有时表现为神经根受刺激的症状和体征。但颈椎半脱位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其容易造成日后不稳,椎间盘的退变加剧。若椎体间的这种不稳持续存在,根据Wolf定律,椎间盘上下方椎体必然通过骨质增生,增加椎体间接触面来增加稳定性。骨质的增生可造成椎管矢状径变短,严重时压迫脊髓,使脊髓慢性损伤,其临床表现与颈椎病相似。

1.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锥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大小便障碍: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4.体征: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躯干及四肢常有感觉障碍,但不很规则,躯干可以两侧不在一个平面,也可能有一段区域的感觉减退,而腰以下正常。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如位置觉、振动觉仍存在。肛门反射常存在,腱反射多明显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单侧或双侧阳性,这是颈6以上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下肢肌肉痉挛侧可出现Babinski征阳性,髌、踝阵挛阳性。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出现较早、且范围较广泛,尤其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因病变基础为多节段之故,因而颈脊髓一旦受累,往往为多节段。但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

颈椎过伸性损伤:1.颈部症状:除颈后部疼痛外,因前纵韧带的受累,亦同时伴有颈前部的疼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尤以仰伸(切勿重复检查)。颈部周围多伴有明显的压痛。

2.脊髓受损症状:因病理改变位于中央管周围,愈靠近央管处病变愈严重,因此锥体束深部最先受累。临床上表现为上肢瘫痪症状重于下肢,手部功能障碍重于肩肘部。感觉功能受累主要表现为温觉与痛觉消失,而位置觉及深感觉存在,此种现象称为感觉分离。严重者可伴有大便失禁及小便潴留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一般概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生与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因此患者早期可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当骨化块增厚增宽到一定程度引起颈椎椎管狭窄时,或是病变进程较快及遇有外伤时或后纵韧带骨化虽不严重但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时则可造成对脊髓或脊髓血管的压迫,因而患者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

2.颈部症状:病变早期,患者颈部可由无痛而逐渐出现轻度酸痛及不适;颈椎活动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受限,以头颈后伸受限为明显;当被动活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时,可引起颈部疼痛或酸胀感。

3.神经症状:主要是脊髓压迫症状,其特点是不同程度的可有间歇期的、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一般先从下肢开始,渐而出现上肢症状。少数病例亦可先出现上肢症状或四肢同时发病。

(1)上肢症状:主要是一侧或双侧手部或臂部肌力减弱,并又出现麻木无力及手部活动灵活性减退,严重者不能拿笔持筷或捏取细小物品;患者握力大多减退,肌肉呈中度或轻度萎缩,尤以大、小鱼际为明显。

(2)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抬举困难,拖地而行或步态颤抖不稳,有踩棉花感。内收肌痉挛明显者行路呈剪式步态。同时可有双下肢麻木、无力及痉挛严重者不能自行起坐及翻身,完全瘫于床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髌阵挛阳性,病理反射多为阳性,可有深感觉及浅感觉减退。

(3)其他症状:主要是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小便失禁;排便功能亦多低下,每3~5天一次,常有便秘及腹胀。患者胸腹部可有束带感,并易于查出痛觉障碍平面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脊髓及脊神经根受累的程度不一甚至可毫无改变。临床上一般是根据神经组织受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以下五型:

(1)脊髓横断瘫痪型:包括四肢麻木、运动障碍手指精巧活动受限步行困难及排尿失控等表现。

(2)布朗征:表现为一侧运动麻痹而对侧感觉障碍,此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较为常见。

(3)袜套样麻痹型:手与足的指、趾部感觉异常(麻木异物感)并伴有手足的运动障碍等,呈套状。

(4)脊髓中央管型:表现为手部严重瘫痪而足部却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度运动障碍。

颈椎结核:1.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全身不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脉率加快、心慌心悸和月经不调等轻度中毒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脓肿发生混合感染可出现高热。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比较明显,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时啼哭和夜间惊叫现象。大部分患者有营养不良及贫血。患者若合并有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呼吸困难。合并有泌尿系统结核,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症状。

2.局部症状:颈部轻微持续性钝痛,后伸则加剧,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可减轻。夜间痛不明显,患者多能较好地睡眠,这与恶性肿瘤不同。病变加重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后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后放射。患部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

3.颈部僵硬:方向的运动都受限制,低头视物连同躯干一同转动,多由于疼痛后病椎周围肌群的保护性痉挛所致。有些患者常有斜颈畸形;部分患者头前倾、颈短缩、喜用双手托住下颌部以免在行动中加剧疼痛。此亦称拉斯特(Rust)征。寰枢椎关节受累后头部旋转功能大部分消失。后凸畸形多不明显,多为生理曲度变平。

颈前脓肿形成时,可出现咽部不适感,发音声调改变,睡眠时鼾声大作,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患者自口腔吐出脓汁、死骨片和干酪样物质,系咽后脓肿或食管后脓肿破溃所致。体检时可在咽后部及颈部两侧触及脓肿。颈后三角区的波动性脓肿,多提示寒性脓肿。

颈椎结核发生脊髓受压时,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压迫较轻者可出现不完全截瘫,可有运动障碍,亦可合并有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压迫较重者,可出现完全截瘫而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平面。肢体的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为阳性。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颈痛慢性颈痛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可诱发或加剧,颈2~3或颈5~6小关节受到创伤和劳损发生率高,相当发病率也高,不同节段的小关节病变可引起不同区域的疼痛。牵涉痛由于颈神经根在头,颈,胸,上肢等有广泛分布,因此除局部疼痛外,还常可引起牵涉痛表现,头痛主要由于颈2~3小关节受累引起的牵涉痛。局部体征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常有明显固定压痛,活动时间加剧,颈部可因疼痛而使颈部活动减少,甚至颈部可处于强迫体位,局部相应支配小关节的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可使疼痛缓解。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本病起病急,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有的可因轻微损伤起病,甚至伸懒腰亦可诱发。临床表现因压迫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组织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侧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

1.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由该处通过的颈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压迫症状。表现为颈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颈部处于僵直位;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下颈椎棘突间及肩胛内侧可有压痛;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和Spuring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支配肌肉可有萎缩及肌力减退现象。

2.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双侧的前面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病情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和排便困难。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节段不同感觉异常平面的高低而异;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征阳性。

3.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除有侧方型症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此型常因剧烈的根性疼痛掩盖了脊髓压迫症,而一旦表现脊髓压迫时,病情多较严重。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1.特发性斜颈:斜颈的特征是向一侧倾斜20并呈轻度屈曲,为雄性知更鸟姿势,长期的斜颈致头面部发育不对称。

文章转载于:寻医问药网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