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颈动脉狭窄和卒中
作者:放心医苑网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脂肪肝/高血脂 职业和环境接触 3个月——1年 营养和膳食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他部位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狭窄多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的狭窄,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和脑缺血性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

颈动脉狭窄造成的脑卒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重的狭窄造成的直接脑灌注减少;二是,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脱落。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前文我们已经进行了描述:1、亚临床卒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症状性卒中。研究表明,近1/3卒中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文献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75%;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合并脑缺血的患者中,1年内将有26%~28%发生卒中。由此可见,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和脑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后,开始注重对这一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治疗。目前,美国已建成了脑卒中移动筛查网络,每年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约20万例,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我国目前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北京协和医院就是其中之一,年手术例数超过百台。但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宣传和普及,让患者、家属、医生和医疗卫生相关人员都充分认识到颈动脉系统疾病和卒中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专家在脑中风筛查及干预试点中发现,许多病人由于颈动脉狭窄引致的中风体征,如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视网膜或黄斑病变以及视力明显下降等,在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或恢复。核磁共振脑灌注显像上更是可以清晰的反应出缺血灌注区域在解除颈动脉狭窄后,重新恢复灌注的影像。

通过对颈动脉状况的筛查,既可对狭窄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早给以行为指导或药物干预,延缓其狭窄进展,又可对狭窄严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去除其发生中风的病源,减少中风的发生。

颈动脉筛查的方法比较简便,是一种非创伤性且费用不高的检查。狭窄严重的患者通过颈部听诊就可发现;使用颈部b超检查,可发现绝大部分狭窄患者并判定其狭窄程度。

进一步的检查可以进行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检查,或直接进行血管造影,以便明确狭窄的程度、范围,还可以对斑块的性质进行判别,早期发现不稳定的斑块,及时处理,预防更严重的血管事件或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等等。过去严重颈动脉狭窄几乎都在60岁以上,但近来40多岁乃至年纪更轻的病人越来越多。一般认为,颈动脉狭窄的年轻化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年轻化有关,与情绪、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密切关系。因此,45岁以上,具有以上两项危险因素者应接受颈动脉筛查。

从上述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看,和卒中分享着相同的危险因素,反过来更说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和卒中间的密切关系。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或是说高脂血症;这三条又被称为代谢综合症。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酗酒;肥胖;年龄。

对于存在颈动脉硬化或狭窄甚至闭塞,有卒中危险的患者降糖、降脂、降压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同时,要治疗原发病,控制肥胖、酗酒、抽烟等危险因素,同时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文章转载于:放心医苑网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