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测定
肝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肝癌病人肝功能代偿情况,对指导肝癌的治疗、预测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1.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是肝细胞损伤严重工是肿瘤压迫或堵塞胆宇航局,多提示为肿瘤晚期,肝功能失代偿。
2.白蛋下降或球蛋白升高,说明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坏死的肝细胞刺激淋巴系统产生大量球蛋白,致白球比值下降或倒置,亦是肝功能失代偿的指标之一,多为肝癌晚期大量肝细胞受侵坏死或合并肝硬变所致。
3.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等升高多因肝癌伴肝活动性病变,或由肿瘤坏死及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引起。
4.肝癌晚期肝功能损伤严重,也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及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多。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作用非常重要。其对肝癌主要起定位诊断作用,对那些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或结合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肝癌也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普查与定位诊断的最常用检查方法,最小可检出1-2㎝的占位。在超声声像图上,肝癌组织常表现为“失结构”样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直径小于2㎝的肿瘤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型声像图。2~3㎝的钏瘤表现为低回声型并与周围低回声频率相近,3~5㎝的肿瘤则多为等回声或混合回声。直径在5㎝以上的肿瘤则多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肝癌呈膨胀性生长时,压迫周围肝组织形成假包膜,在癌结节外周假包膜下形成晕圈,可见一个较宽的弱回声环区,形成声晕。在癌结之外,有时也可见到一个薄环形的暗区,称作暗环。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受累的管腔多扩张,内见低回声占位。偶可见肝胆道系统内癌栓声像。
2.CT检查肝癌的CT平扫图像通常表现为低密度。但在严重的肝硬变或脂肪肝背影下可为等或高密度病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肝癌病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情况下可有假包膜形成,这时癌灶边界较清楚,表现为病灶周围一圈低密度影,为肝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若肿瘤增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时,则边界不清,病灶中心也可出现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的肝癌CT扫描图像,大部分肝癌表现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由于造影剂使肝组织密度均匀一致的提高,则低密度的肝癌病灶显示更加清晰。
门静脉受侵时,CT扫描可见门静脉主干及分枝扩张,门静脉或一级分枝内见低密度区,为癌栓或/和血栓形成。这种低密度区一般不被增强。
近年发展起来的动态CT扫描技术,如动脉造影CT(CTA)、门静脉造影CT(CTAP)及动脉碘油CT等,可发现0.5~1.0㎝和微小癌灶及等密度病灶。尤其是螺旋CT与超高速CT的面世,更进一步提高了对微小癌灶的检出率,却无血管插管的创伤如利用螺旋CT的面世,更进一步提高了对微小癌灶的检出率,却无血管插管的创伤。如利用螺旋CT作肝支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就可达到类似CTA与CTAP的效果。
3.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三维成像,从不同切面观察病灶并准确定位,可检测出1~1.5㎝以上的肝内病灶,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在T1加权图像上肝癌病灶多表现为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几乎均表现为高信号。对有包膜的肝癌病灶,在T1加权图像上见肝癌周围有一低信号环,这一特点在肝血管瘤或转移性肝癌时则无。有门静脉癌栓时有T1加权图像上呈中等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则呈现为高信号。
4.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使用99mTC-PMT为显像剂扫描时,肝癌病灶在扫描图上呈现“阳性”结果。最小检出出病灶一般在2㎝以上,有一定的定位与定位与定性作用,但需与肝腺瘤相鉴别。
5.肝血管造影肝血管造影时肝癌的动脉造影图像一般表现为:动脉期多出现增粗、增多、、拉直、推移及紊乱的肿瘤血管床;也有部分肝癌表现为动脉期少血管;癌灶内常可出现动静脉瘘。手细血管期出现癌组织浓染。从动脉期开始致癌组织染色消失的时间一般在15秒钟左右或更短。肝血管瘤有类似于肝癌的血管床显像,但随时间的推移瘤体逐渐浓染,染色时间可长达20秒种以上,且消失速度较慢。多发性转移性肝癌常表现为癌灶四周浓染,中心染色较少或无染色;单发或/和转移灶较大时若有类似于肝癌的动脉造影图像,常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肝囊肿或肝脓肿时则表现为阴性显像。
文章转载于:快速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