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食管癌亦称食道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为多见(占57.2%),下段次之(占29.6%),上段最少(占13%)。食管癌的发病率受地区的影响较大,例如河南省林县发病率高达100/10万以上,而山东烟台仅0.3/10万。在我国食管癌有一些高发区,如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区(林县、磁县、阳城县)、秦岭东部山区(丹风县、嵩县)、大别山区(演县、麻城县)、四川北部的盐亭、广东的汕头、福建的南安县、苏北的扬中县、新疆的托里县等。 食管癌的发生与流行和某些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病因至今末明了。 (1)饮食因素: ①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已被公认的一种致癌物,大量摄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如酸菜、泡菜、咸菜、咸肉、咸鱼、香肠等。②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尤其是发霉的花生、棉籽、玉米中含量较高。 ③暴饮暴食。 ④常食粗糙、坚硬的食物,进食过快、进食粗硬食物可能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反复损伤可以造成粘膜增生间变,最后导致癌变。 ⑤喜食太烫的食物,饮用浓茶,多摄辣椒、蒜、醋等刺激性食物。 (2)烟、酒刺激:长期吸烟和饮酒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吸烟者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大1.3~11.1倍。科学家们还发现,有咀嚼烟草和嗅鼻烟习惯的人食管癌发病率更高;每日饮6瓶啤酒者食管癌的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3倍。 (3)营养素缺乏:营养素缺乏与食管癌发病有关,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等成分的缺乏,可以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尤其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铝、镁、锌、铁、铜的缺乏。 (4)遗传因素:人群的易感性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食管癌主要集中发生在10%的家族中。 (5)食管的局部损伤:长期喜进烫的饮食也可能是致癌的因素之一。各种原固引起的经久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前期病变,尤其伴有间变细胞形成者癌变危险性更大。食管炎也好发于中胸段食管。食道慢性炎症或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生。 (6)发病性别因素: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3~ 2.7:1。 (7)发病年龄:30岁以下患此病较少,3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 [临床症状]: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咽部紧缩感、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食管缓慢及滞留且逐渐加重、胸骨后持续隐痛并吐粘沫和粘液痰等。患者一旦出现吞咽困难,就不是早期食管癌了。虽然这些症状都没有什么特殊性,但如果发生在食管癌高发区、有食管癌遗传史、本人有慢性食管炎病史及40岁以上的男性,为高危人群,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早期症状): 1.进行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起初仅在吞咽食物后偶感胸骨后停滞或异物感,平时总感觉食管内好象有残存的饭粒、菜屑附着在食管壁上,吞之不下。并不影响进食,有时呈歇性,故可不引起重视。此后癌瘤侵及食管的大部分时,才出现进行性咽下困难。吞咽食物有梗塞感:这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可多次反复出现,以后发生频度和梗塞感程度逐渐加重。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在食物通过食管时不如以前通畅,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再下行。咽部有干燥和紧缩感:可伴有轻微疼痛,有时同病人情绪波动有关。 2.咽下疼痛进食后在咽下困难的同时,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特别是食入过热或酸性食物后明显,此刻可自行缓解,系因肿瘤糜烂,溃疡或近端食管炎所致。在吞水或咽食时总感觉胸骨后有定位疼痛,呈烧的感、针刺感、牵拉感或摩擦感。吞咽后这种感觉逐渐消失。疼痛可涉及胸骨上凹、户胛、颈、背等处。剑突下(心口窝)隐痛或钝痛。食物通过时局部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时吞咽食物在某一部位有停滞或轻度梗阻感,下段食管癌还可以引起剑突下或上腹不适、呃逆、嗳气。 3.食管反流由于食管梗阻的近段有扩张与留,可有食管返流,多见于晚期患者,反流均常为粘液,有时血性,或混杂隔餐、隔目食物。 进行性吞咽困难、呕吐、消瘦和失水、疼痛,病情继续发展,癌肿可以侵犯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造成食物及口涎可溢入呼吸道,引起进食时呛咳,甚至发生其他并发症。食管镜脑及活体组织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本病。食管上皮发育不良是癌前状态。 中晚期症状:吞咽困难、梗阻、疼痛、出血、声音嘶哑、体重减轻和厌食。 终末期症状和并发症:恶液质、脱水、衰竭、纵隔炎、脓肿、肺炎、致死性大出血、黄疸、呼吸困难,昏迷。 [治法]:祛瘀散结,益气,解郁 山豆根9 延胡索10 海藻15 山慈姑10 香附10 法夏12 穿破石20 女贞子12 全瓜蒌15 威灵仙12 猫爪草12 紫苏12 石菖蒲9 白茅根18 [加减]: (1)五心烦热加淡竹叶18 知母15 (2)胸闷痛,加合欢皮15 丹参12 (3)口臭者加败酱草18 鱼腥草18 金银花18 (4)小便疼痛,加车前子15 石苇10 滑石9 (来源:中国百姓寻医问药网)
文章转载于:寻医问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