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药是指具有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动力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促进胃肠道运动药物和减弱胃肠道运动药物,后者又可称为“胃肠解痉药”。由于功能性胃肠病在消化道疾病谱中呈明显增多的流行趋势,胃肠动力障碍是这类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因而,胃肠动力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此类药物品种多,新药研制快,临床应用广泛,药物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
药物作用主要增强上部胃肠动力,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也可选用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苯甲酰胺类,其代表药物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及伊托必利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糖尿病胃轻瘫,可缓解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及烧心感等症状。
甲氧氯普胺价最廉,促上胃肠作用可靠,但对胆道平滑肌却呈松弛作用,另一特点为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缺点为不良反应较多,因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剂量偏大或应用期较长时,特别在小儿与老人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肌震颤、头向后倾、斜颈、共济失调、发音困难等),以及较普遍出现的倦怠、思睡等副作用,使其应用大受限制,而多用多潘立酮。
据国内报道,多潘立酮对上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优于莫沙必利。莫沙必利对上胃肠道的效应基本同西沙必利,但对小肠和结肠基本无作用,故对便秘无效。伊托必利的作用特点与莫沙必利类似。
西沙必利对便秘的药效,个体差异大,对重度便秘患者可能需用药2~3个月才有较好效果。用药期间如发生瞬时肠痉挛性腹痛、腹鸣或腹泻时,可减量应用。重要的还在于此药潜在的心脏毒性,应注意心电监护。
红霉素有很强的胃动力促进作用,也能增强肠动力,故可用于老年慢性便秘。但不良反应较多,忌与西沙必利合用(会增强心脏毒性),故不作为促胃肠动力首选药。
近年上市的新药替加色罗在此类药物中异军突起,既是新型的胃肠动力促进剂,又能改善内脏高敏感性,纠正功能性胃肠病另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特别是对改善便秘的效果好,是第一个成功用于治疗便秘型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并能缓解便秘时伴有的腹痛、腹胀症状。也可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对胃食管反流病也有疗效,可试用于抑酸无效的患者。本品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要注意:有症状的胆囊病、奥迪氏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有肠粘连者禁用本品。
减弱胃肠道运动的药物,临床较多应用者为阿洛斯琼和匹维溴胺,主要用于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匹维溴胺是选择性肠平滑肌钙离子拮抗剂,无心血管副作用,故优于硝苯地平。同类药物还有奥替溴胺。另一药物曲美布汀为多离子通道调节剂,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各型肠道易激综合征均可应用本品,可改善便秘或腹泻以及腹痛、腹胀等症状。也可用于胃排空障碍及功能性消化不良。
(来源:39健康网)
文章转载于: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