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头痛诊疗水平和临床用药方案正与世界接轨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不够,没进行规范治疗,导致了止痛药的滥用。在中华医学会的指导下,于生元教授等人组织部分从事偏头痛诊疗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于2011年发布并全国宣讲,逐步规范偏头痛的诊断依据以及如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急性期治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组织了20000多名医生进行了学习交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国内医生已经开始参考指南来规范治疗偏头痛,相信随着科研、临床成果的广泛交流,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国偏头痛的诊疗水平会与世界接轨,得到全世界的承认。
偏头痛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有曲普坦类药物、麦角胺类药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麦角胺类药物仅作为二线选择,不推荐常规使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在国内还没有上市。曲普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能特异地控制偏头痛的头痛,疗效和安全性均经大样本、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目前国内有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三种曲普坦类药物。
利扎曲普坦推荐10mg为起始剂量,若头痛持续,2小时后可重复一次。口服作用快速,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在所有曲普坦类药物中最显著,头痛复发率较舒马曲坦、佐米曲普坦和那拉曲普坦低。10mg疗效略优于舒马曲普坦100mg,药物使用应在头痛的早期足量使用,延迟使用曲普坦类药物可使完全缓解率降低、头痛复发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增高。
——国际头痛联盟中国分会副主席万琪
欧立停对轻中重度偏头痛患者都十分有效
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各国报道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为3.3-32%,男性为0.7-17%,我国偏头痛流行病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9.3%,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到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约70%左右为女性,年龄以40-49岁为多。
偏头痛治疗分预防性药物治疗和急性药物治疗,两者都非常重要,根据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强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建议对经常且有规律发作的偏头痛患者使用预防性药物,对发作不规律也不频繁的患者使用曲普坦类药物。曲普坦类药物为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利扎曲普坦和舒马曲普坦,国内以利扎曲普坦为主。利扎曲普坦的头痛消失与疗效维持在所有曲坦类药物中最显著,且头痛复发率较舒马曲普坦和那拉曲普坦低。
根据我院临床治疗经验,一般偏头疼患者只需服用2-3片欧立停(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就可完成单次治疗,对轻中重度偏头痛患者都十分有效,并能够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而且,患者在服用几次利扎曲普坦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头痛强度也有所减轻,这提示利扎曲普坦可能有减少偏头痛复发的作用。但要最终确定该作用,还需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循证医学数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常委、神经病理学组组长褚晓凡
文章转载于: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