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属于结肠炎的一种,但并非一般的结肠炎。将溃结当成一般结肠炎来治肯定无效,而且还会贻误病情。患者应到医院明确诊断后,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
病因至今不明
溃结患者有明显的五大症状,即血便、腹泻、腹痛、消瘦、发热。血便可以是黏液血便、鲜血便、脓血便,血多与大便混存。腹痛多在左下腹,也可全腹痛,一般不重。长期重症病人可以消瘦。患者常有关节炎、皮肤病、肝炎、脂肪肝等。
溃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通俗地讲,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失去了辨别“敌”“我”的能力,将自己正常的大肠黏膜当做入侵者,不停地“打击”和“排斥”。其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慢性溃疡且久治不愈。此外,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某些食物、毒物等)以及遗传背景,也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直接原因。
四大危险因素
对溃结应积极治疗,这是因为此疾病存在四大危险因素。
1.便血便血系肠黏膜被破坏伤及血管所致,长期便血可造成贫血,更会使患者抵抗力降低。
2.肠道堵塞溃结患者的肠肌层变厚、假息肉形成,这可引起部分或完全的堵塞而发生肠梗阻,尤其是病情较重、病程长的患者。
3.穿孔肠道穿孔常由毒素或用药不当引起。穿孔引发腹膜炎者的病情常较重。
4.癌变溃结患者的肠道癌变几率比正常人大2.5~4倍,多见于病程10年以上者。因此,溃结患者被列为大肠部癌变的监视对象,以便尽早发现早期肠癌。
一般慢性结肠炎则很少出现上述危险。
三种必要检查手段
1.溃结应注意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弯曲菌肠炎、假膜性(抗生素后)肠炎、放射性肠炎,以及缺血性肠炎相鉴别,尤其是在疾病急性期。为了明确诊断,以下检查非常必要。
2.便常规检查患者应挑选看起来不正常的大便成分,如黏液、脓血等送检,注意标本勿与尿液混合。患者至少送检2~3次,以增加准确性。便常规检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炎症程度,并除外感染寄生虫的可能。
大便致病菌培养有时溃结可合并细菌感染,做大便致病菌培养的目的就是了解有无致病菌感染,以便做针对性治疗。如能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更好。样本要求送检两次以上。
3.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此种检查能从病理形态学方面对疾病作出评估,包括疾病损害的范围,有无息肉、狭窄、癌变等合并症,病变的分期和肠道运动情况等,同时还能排除一些临床上十分类似溃结的病症,如肠癌、痢疾等。溃结的分期不同,其镜检所见也会不同。在溃结急性期阶段不宜进行上述两项检查,因为有穿孔的危险。
治疗需持之以恒
对溃结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患者应有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一般治疗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轻重缓急来进行,包括恰当的止泻治疗,用注射铁剂及补充叶酸来纠正贫血,发热或白细胞增高时正确使用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及沙星类)等。重病人
需要输血或血浆。为使肠道得到休息,必要时可采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临床上的特殊治疗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顾名思义,它是水杨酸(柳酸)与磺胺吡啶结合的药物。它的有效成分是前者,后者作为载体。该药能抑制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反应,价格便宜,但副作用较多,包括恶心、呕吐、药疹、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等。新开发的5-氨基水杨酸类(5-asa),去掉了载体的不良反应,由于是控释剂,因此能持续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其不同品牌的药物包括艾迪莎、安萨柯、美沙拉嗪等。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控制病情后,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维持治疗。
此外,临床上还使用一些特殊药物来治疗溃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某些中药治疗溃结也有效。对于药物的给药方法需视病情、病变范围而定,可以选择口服、静滴、灌肠、栓剂等。
文章转载于:放心医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