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在3日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研究称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刘军主任介绍,因为川人口味重、好麻辣,导致结直肠癌在四川发病率较高。
“这其实与四川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日前,刘军医生向记者介绍,食物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越高,运动量越小的人,其发病率也就越高。
口味重 让川人肠癌高发
刘军医生表示,人们如果过多食入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会造成肠蠕动减慢,增加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容易导致癌症发生。而少于运动的人,其肠道蠕动也会减缓,同样会让毒素长时间与肠内黏膜相接触。加上川人口味重、好麻辣,麻辣的食物对消化道刺激比较大,容易引起慢性炎症,这些都是导致肠癌的诱因。
刘军表示,年过40岁以后的人群,诱发肠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就是肠道息肉和溃疡。他建议:人一到40岁后,就应该做一次肠镜。若结果显示为阴性,日后没有不适感,又不属于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后再做一次。刘军介绍,肠镜检查并不算复杂。目前新世纪采用的韩国无痛肛门镜进行检查,即可通过电子摄像探头将肠黏膜的图像放大数十倍,对黏膜病变的性质进行组织学定性分析,检查全程只需 5-10分钟。
患肠癌 易被误认为痔疮
“结直肠癌和痔疮症状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大便带血,但如果能掌握两者一些基本特征,还是能够区别清楚的。”刘军说。
首先,结直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如果肿瘤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就越低。结直肠癌约80%有便血。但痔疮便血常见的是鲜红的血,不与粪便相混而是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的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除此以外,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也只表现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后,立即恢复正常。而结直肠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伴有腹部膨胀,阵发性腹痛,有时甚至可感到肠子的叫鸣音,症状一旦出现,一般不会自行缓解,且常呈进行性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块往往不会缩小,只会逐渐长大,呈菜花样,淡红色,触之易出血;而痔疮水肿所出现的肿块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触之不易出血。最后,结直肠癌晚期有时会因为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频,骶前神经被侵犯后会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如移到肝脏,可出现肝肿大、黄疸,并有贫血等现象,而痔疮就不会有这些表现。
3类人 应定期检查
1、出现大便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警惕
结直肠癌高发年龄40岁及以上人群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
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或是排便习惯改变(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肿块等人群,最好到医院做电子肛门镜或无痛肠镜查个清楚,很多病人误以为便血都是痔疮,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2、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结直肠癌或腺瘤的个人或家族史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3、有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人群
息肉就是肠壁上生长的凸向肠腔的增生物。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样的息肉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防止病变成为大肠癌。专家表示,大肠长息肉是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也很少有症状,很多患者检查的时候拒绝肠镜检查,而等到有症状再来医院检查大多已经到了中晚期。
文章转载于: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