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 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 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各种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复地损害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结果扰乱了肝内的正常结构,使肝脏变形,质地变硬,故名肝硬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中医文献虽没有“肝硬化”的病名,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在“臌胀”、“单腹胀”、“积聚”等证候中可见到有关本病的记载,如《灵枢·水胀》篇记载的腹胀证候是“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飞景岳全书·肿胀)在描述臌胀病的病因时说:“纵酒无节,多成水臌。”(医门法律·胀病论)认为腹水的形成,都由腹部肿块引起,如说:“症瘕、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斗,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可见祖国医学很早对本病已有一定的认识。
一、辨证论治
本病的早期,多属肝郁脾虚及气滞血瘀;腹水一旦形成,则属水湿内阻;后期多累及于肾,而分为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临证所见,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是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行气、化瘀、消水治其标,以调补肝、脾、肾治其本。
(一)肝硬化代偿期
1.肝郁脾虚
主证:食欲减退,胸腹闷胀,嗳气不舒,两胁胀痛,或偶有恶心呕吐,乏力、便溏。苔白滑,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柴胡15g,枳壳10g,白芍log,茯苓30g,炒白术15g,川芎log,制香附15g。
临床加减:如见舌苔厚腻,胸闷饱胀等湿滞较重者,可酌加苍术、厚朴、生山楂、鸡内金等;偏于脾虚运滞者,加黄芪、砂仁;偏于肝气郁滞者,加广郁金、佛手、陈香片。
2.肝脾血瘀
主证:左胁下可触到明显痞块,两颧红纹,肝掌、蜘蛛痣,或胁下胀闷疼痛、或刺痛、或胀、或酸。舌质暗红或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瘀
斑,脉弦缓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消癥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赤芍30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30g,香附log,枳壳log,五灵脂12g。
临床加减:疼痛明显者,加三七、玄胡、郁金等;脾虚湿困者,加黄芪、桂枝、茯苓;如兼阴虚者,加生地、白芍等;下肢酸困者,加怀牛膝。
(二)肝硬化失代偿期
1.湿热蕴结
主证:腹大坚满,膨胀拒按,朝宽暮急,甚则脐尖背手,身目黄染,烦热,口苦
口臭,口渴欲饮,便秘或便溏,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利水消胀。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30g,黄柏15g,山栀子12g,金钱草30g,海金砂20g,泽泻30g,车前草20g,半边莲20g,败酱草20g,蔻仁12g。
临床加减:腹胀甚者,加莱菔子30g;口苦明显者,加生石膏30g(先煎);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30g,穿心莲30g;脾虚湿盛者,加炒白术、猪苓、茯苓各30g,桂枝15g,川芎10g。
2.水湿内阻
主证:腹膨如鼓或如蛙形,胸腹满闷,恶心纳呆,小便短少。舌质红,苔薄或白腻或白滑,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方药:胃苓汤加减。
苍白术各9g,厚朴12g,茯苓30g,泽泻30g,青陈皮各10g,木香9g,砂仁6g,车前子20g。
临床加减:若体实而腹水多的患者,可用黑白丑粉,禹功散,甘遂末以逐水。
3.脾肾阳虚
主证:除前述水湿内阻的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酰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制附子15g,肉桂粉2g,黄芪30g,炒白术15g,干姜5g,泽泻30g,茯苓30g,车前子30g,冬瓜皮30g。
4.肝肾阴虚
主证:除前述水湿内阻的症状外,尚有面色黧黑,口燥唇干,心烦潮热,鼻衄牙宣,舌红少苔或舌质红绛或光剥无苔,脉细数等。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合猪苓汤加减。
北沙参12g,麦冬10g,生地15g,枸杞子12g,牡蛎30g,泽泻30g,猪苓30g,茯苓30g,阿胶10g(烊化),滑石12 g。
临床加减:若见神识异常者,可加石菖蒲、郁金;神志昏迷者,可急用安宫牛黄丸以凉营清热宣窍;若出现大量吐血、下血等危急症状,应予以抢救,急用犀角地黄汤以凉营止血;因气随血脱,急用独参汤以益气固脱,此外白芨粉和参三七粉亦可选用。
二、秘单方验方
1.白及三七粉
药物组成:白及3g,三七粉1.5 g。
方法与主治:日3次口服,可用4-8周。用于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2.双味泽苓汤(党中勤经验方)
药物组成:泽泻25g、泽兰25g、茯苓30g、猪苓30g、白术30g、黄芪25g、丹参25g、大腹皮30g、车前子30g(包煎)、玉米须15g。
方法与主治:行气利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主治肝硬化腹水。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分服。
3.黄蜜浆(林平)
组成:生大黄、蜂蜜。
方法与主治:生大黄研细末,过80目筛,按蜂蜜10mL拌生大黄粉2g配制。初次按生大黄粉2g口服,每日3次,而后以大便次数每日3—5次为度,进行剂量调整,用至大便潜血转阴后1 d。主治上消化道出血(属肝硬化胃粘膜病变者)。
4.绞银汤(吴汉民)
组成:绞股蓝30g,银杏叶6g,桑寄生15g,土茯苓20g,郁金20g,枳壳10g,白芍、白术各15g,丹参30g,鸡内金15g。
方法与主治:湿热明显加泽泻、猪苓、虎杖;脾虚较甚加参须、
砂仁;膨胀明显加马鞭草、大腹皮、蜣螂虫;胁痛较剧加炮山甲、八月札;阴虚明显加生地、沙参;阳虚下肢肿甚,加仙灵脾、巴戟天;腹水较著加楮石子、益母草(60—12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病情稳定后,以基本方加紫河车、炮山甲、参三七等,研细末制丸,每服3—4丸,日3次,连服3月,或单以绞股蓝,煎汤当茶频饮,每日50—80mL,连用3个月。或以绞股蓝煎汤当茶服丸药。用治肝炎后肝硬化。
5.清利活血汤(郑宗明)
组成:鸡骨草30g,平地木30g,岗稔根30g,蛇舌草30g,丹参9g,郁金9g。
方法与主治:ALT增高加穿破石、垂盆草;TBIL增高加西茵陈、制大黄;丁球蛋白增高加炮山甲、蚕蛹粉:Alb降低加保肝能注射液(韩哲仙方:由丹参、太子参、白术、黄芪、五味子制剂而成)。
每日1剂,治疗时间3个月。用于各种慢性肝炎后期或肝硬化生化指标持续不降者。
6.抗纤1号方(李筠)
组成:黄芪30g,当归15g,夏枯草20g,红花15g,丹参30g,制鳖甲20g,路路通20g。
方法与主治:肝郁脾虚加虎杖、陈皮等;肝肾阴虚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脾肾阳虚加肉桂粉、炮附子;兼心下停饮者加桂枝、茯苓。以上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主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后血清HA及IV-C平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7.健脾软肝汤(柴根旺)
组成:党参、白术、云苓、车前子、泽泻各30g,黄芪60~120g,
当归、文术、地鳖虫各10g,炙甘草6g。
方法与主治:脾虚甚者党参易为人参,黄芪用至120g以上;小便短少,腹水量大者加猪苓30g,大腹皮30g,商陆10g;腹胀满者加厚朴12g,枳壳12g;脾肿大者加鳖甲30g,赤芍30g;虚寒者加干姜10g,炮附子10g(先煎),桂枝10g;大便干秘者加大黄6—10g,二丑6—10g;胁痛者加元胡、郁金各12g,3个月为l疗程,一般1—3疗程。主治肝硬化腹水。总有效率83.3%。
8、三甲益肝方(孙屹峰)
组成:赤芍15g,丹参15g,郁金20g,鳖甲15g,穿山甲12g,鸡内金12g,大黄8g,生桃仁8g,黄芪12g。
方法与主治:血清TBiL>34.21.tmol/L者加用茵陈20g,金钱草20g;腹水消退慢者加用大腹皮12g,猪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主治肝炎肝硬化。
三、中成药疗法
1.复方鳖甲软肝片
主要成分:鳖甲、赤芍、黄芪、冬虫夏草、板蓝根等。
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主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每片0.5g(生药含量0.85g/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6个月1疗程。
2.参甲荣肝丸(河南省中医院制剂,党中勤教授经验方)
主要成分:西洋参、炙鳖甲,黄芪,丹参、虎杖,五味子,三七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软坚散结 滋补肝肾、化瘀解毒,治疗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
每瓶80g,每次6-8g,日3次口服,3个月1疗程,用2个疗程。
3.鳖甲煎丸
主要成分:人参、炙鳖甲,土元,蜂窠,蜣螂,石韦射干,瞿麦,柴胡,阿胶,桃仁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软坚散结,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每瓶50g,每次3g,日3次口服,3个月1疗程,用2个疗程。
方法与主治:每次10g,每日3次冲服。主治肝硬化患者。31
4.大黄蛰虫丸
组成: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牛膝、虻冲、水蛭、蛴螬、地鳖虫。
功能与主治:祛瘀生新、软坚散结,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每瓶60g,每次3g,日3次口服,3个月1疗程,用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