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关于乳腺癌的3个流言和真相
作者:家庭医生在线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1 标签: 有专家审核 有人工审核 

乳腺癌 href="http://fuke.familydoctor.com.cn/jb/rfjb/rxa/" target=_blank>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公众既很少去做乳腺检查,又对乳房病变缺少观察,导致很多原本可以治疗的乳腺癌直到晚期癌细胞扩散才被发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以下总结了最常见的关于乳腺癌的几个误解,并邀请专家澄清了事情的真相。

1、人人都有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当然不正常,问题在于到底是不是真的增生?”廖宁质疑。

钼靶射线检查,的确能发现一些小至几毫米的病灶,却不适合所有人。乳腺有不同组织类型,西方女性的乳房脂肪成分多,东方女性的乳房腺体成分多。后者显得致密,在钼靶射线检查显示出来的往往是一片黑影,而这可能会被诊断为重度增生。特别是经前,激素的刺激让乳房出现水肿(女性会感觉胀痛),更容易产生误会。

相比之下,乳腺B超检查对致密的乳腺组织和增生的鉴别,则显得更“醒目”。有时,对于一些有“乳腺钙化灶”的女性,钼靶检查可能会难以区分其良性还是恶性,但B超却能分得清楚。就是说,两者的敏感性相差不大,但是B超特异性可能更强一些。

所以,钼靶或许对西方女性意义更大。已有医生提出,东方年轻女性应选择B超,而年龄偏大如40岁以上者,乳腺组织致密度下降,可选择钼靶。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女性的乳房组织偏致密,甚至到绝经后仍然致密,所以仍可选择B超。而且,“B超显示很致密的,根本就没必要作钼靶”,廖宁认为。

2、乳腺癌具有相当大的遗传性?

一个年轻姑娘的外婆二十几年前因乳腺癌去世,而她母亲在前几天也被确诊。她不禁担心起来,这么看来自己一定会得乳腺癌吗?

遗传是乳腺癌发病的一个肯定因素。但乳腺癌的发生并不是只有遗传和非遗传两种。

研究发现,显性遗传(家族中肯定有人患乳腺癌,成员中一旦存在这个基因,几乎都会患乳腺癌)只占5%~10%;而偶发的,即没有遗传因素的乳腺癌占70%;还有13%左右则属于多基因性遗传,即家族中存在某些可能致癌的隐性基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并非有这些基因就会患病。

三种不同情况,应对的态度不同。第一种情况要积极干预,包括预先抗激素治疗甚至预防性乳房切除等;第三种情况只需严密监测;而第二种情况则可能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其他事项。

怎么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情况?——可以进行基因筛查。

目前,欧美及香港地区已开展相关项目,医生会建议家族中有乳腺癌病人的女性抽血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还能判断乳房是否对激素刺激敏感。如果有一个叫BRCA1的基因,则意味着与激素水平关系不大;而如果有BRCA2,则非常敏感,她们平时连蜂王浆都要少吃。

内地尚未开展基因检测。对女性来说,基因检测也是对自己勇气的挑战,若家族中有多人患病而自己又非常担心,检测还是有意义的。

3、乳腺癌的诱发因素我已占了4样

“不会因为乳腺癌风险原因生BB,因为生BB是为他好,不是为保护自己。”——香港“玉女”明星周慧敏自曝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42岁(东方乳腺癌病人以40~50岁最多)、未生育、未哺乳、母亲得过乳腺癌。

现在已经确认,乳腺癌发病有诸多高危因素。其中,月经初潮早、闭经迟(40年经期便很危险),未生育、未哺乳等,都可归结为激素原因(乳腺癌的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但是否如娱乐记者对周慧敏的发问——“生BB来减少危险?”那些不愿意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生育的女性,因此忧虑重重?

“除了显性基因,其他因素都并非绝对,”廖宁宽慰这些女性,“担心与焦虑或许比不生育本身更损害你的身体。”

况且,日常生活中有更多做法可影响这种风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数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证实,育龄期间每周运动超过4小时,可使乳腺癌风险下降58%;哈佛大学一项面向8万名护士的调查发现,每周饮3~9小杯酒,无论什么酒(包括曾报道对乳房有保护作用的红酒),都可提高30%的风险;高脂饮食、肥胖也危险。

“(因客观原因)我也没有哺乳,但我爱运动,爱吃蔬果,也能降低风险。”廖宁以身说法。手术繁忙的她,有各种各样的会议要开,而且和其他女性一样,要照顾一家老小,但她每周坚持打不少于两次的网球。

当然,激素对乳腺癌的影响不容小觑。在美国,1/3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更年期女性,检查显示乳腺组织致密度增加。这些女性一定要接受乳腺科医生的监控,每年作一次乳腺专科检查。如发现乳腺组织较以前致密,说明对激素刺激敏感,要考虑停止使用激素;而如果发现无影响,便可放心使用。

文章转载于:家庭医生在线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