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21 14:56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刘责编我要评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分为充血期、渗出期、化脓期、恢复期。因此,在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根据根据感染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1.充血期 若症状轻,一般情况良好,可先不用任何磺胺类药或抗生素,以便儿童自身产生对感染细菌的免疫力。此期的治疗应针对咽鼓管消肿,使其通畅,以预防中耳内产生负压和渗出物。常用的药物是0.5%麻黄碱生理盐水液滴鼻,每3~4h一次,每次2~3滴。滴药时患儿必须躺乎,头向后仰30~并向患侧转30,以便药液流至咽鼓管口,使收敛其粘膜。滴药后继续乎躺4~5min,站立后应鼓励患儿饮水,作张口和吞咽动作,以使咽鼓管张开,减轻中耳负压和避免中耳产生渗出物。
2.渗出期 除加强鼻部滴药,使中耳渗出物能经咽鼓管排出外,还应给磺胺类药或抗生素,以预防化脓。
3.化脓期 除继续用滴鼻药外,主要用大量抗生素,尽快消灭感染细菌。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6岁以下者,每日240万u,6岁以上者,每日320万u,分3~4次肌内注射。流感杆菌感染者,可选用氨苄西林,小儿常用量为每日150mg~250mg/kg,分2~3次肌注,待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每日50mg ~100mg/kg饭前服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或磺胺甲异吧唑(SMZ)加磺胺增效剂(TMP)可加强抗菌作用。
4.恢复期 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的治疗应同样重视,全身情况好转,耳部流脓减少或停止,并不说明感染已经治愈,对鼓膜穿孔的病例,在恢复阶段应用鼓气耳镜作抽吸术,若仍能自中耳吸出分泌物,表示中耳炎症尚未完全控制,则应加强局部治疗。于擦净脓液用乙醇作外耳道消毒后,使患儿侧卧,患耳向上,滴入2~3滴耳用药液后,施行用手掌压外耳道的置换法,以期药物进入中耳,特别是上鼓室、鼓窦和咽鼓管:这种滴药法每口最少进行3~4次,直至中耳分泌物消失。
文章转载于:飞华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