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后,医生往往会提醒家长观察孩子的听力变化,注意预防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些家长会问:感冒和耳朵有什么关系,上呼吸道感染怎么会去耳朵“串门”呢?
医学研究虽然没有彻底查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但发现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主要原因。在儿童中,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见原因。
此外,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极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最后,由于中耳是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在儿童期尚未发育成熟,这也是儿童易患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需了解一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蛛丝马迹”,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较大的儿童会告诉家长,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耳内有响声等。多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根据临床听力下降的症状,检查时可发现鼓膜内陷、粉红色或黄色油亮、发线等表现。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在无菌操作下作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声阻抗-导纳测试是最常进行的基本听力学诊断测试,是诊断的重要参考和判断疾病恢复程度的重要依据。
国外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证实,高达96%的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且复发率高,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多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仅极少数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听力对儿童认知能力和智力的综合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
文章转载于:放心医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