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别以为小朋友的脾胃就一定比大人好,如果家长们不注意从生活起居、饮食上对孩子们进行保护,则会让他们小小年纪就脾胃失和!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徐荣谦,主题是小儿养脾胃法,徐教授将教与您分析面对小儿脾胃不好应该如何调养。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男,汉族,1950年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市一个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1978年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媒网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题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中医儿科学》主编。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45篇,副主编著作8部,副总主编著作1部,主编著作5部。学术思想:从医30余年。逐渐形成了自己以五脏学说与六经辨证相结合,从肺论治与从肝论治相结合的临床医疗特色。 对于小儿肺系之小儿慢性咳嗽,小儿反复感冒,小儿哮喘;脾胃系之小儿厌食,腹泻病,小儿重症肌无力;心系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紫癜;肝系之儿童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肾系疾患之小儿肾炎、肾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个矮),小儿脑积水,小儿脑瘫;小儿青春期疾病之小儿痤疮,小儿紧张疲劳综合征等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文章转载于:三九养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