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其发病率已达到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三位,与传统上高发的欧美国家相似。
便血是最常见症状
为什么结肠癌的发病率会迅速升高?哪些危险信号提示我们可能患了癌?
11月16日,在解放军307医院等展开的“携手”结肠癌患者项目活动会上,消化肿瘤科主任徐建明教授说,结肠癌的发病率快速升高与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过去,我们的饮食以素食和谷物为主,现在则是红肉、蛋类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断增加,同时,体力活动减少、精神压力加大、睡眠不足、肥胖、烟酒、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代谢毒素在肠道作用时间延长,肠道黏膜癌变的几率增加。
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其他常见的还有乏力、下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出现这些不适千万别大意,别觉得可能是痔疮或是饮食不当,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预防结肠癌,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筛查也很重要,包括便常规、便潜血的化验、肛门指诊以及肠镜检查。5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要3-5年进行一次肠镜的检查;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应该当心,炎性因子长期刺激肠黏膜,会增加黏膜细胞癌变几率。
规范治疗提高生存率
规范化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方案,可使Ⅲ期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风险降低22%。
在临床治疗中,“过量与不足”现象最让医生担心。不少结肠癌患者长期服用各种偏方,甚至把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和滋补品看得比吃饭还重要。这种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的现象,严重干扰正规的抗癌治疗;对于早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化疗时限是6个月(12个疗程),目前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不到标准方案的一半,这是一种“不足”。徐建明教授指出,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治疗的过量和不足是规范化的核心。
心理治疗减少抑郁
结肠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常常令患者倍感痛苦煎熬,生活质量一落千丈。我国对270例癌症患者进行的抑郁分析和心理痛苦筛查发现,出现焦虑的患者达122例,发生率45.19%。同时,有106例患者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9.26%。
“携手”项目的重要内容就是致力患者教育,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搭建权威交流平台,为广大结肠癌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护理方案和心理辅导。307医院消化肿瘤科陈玉玲医生表示,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可在“初知病情期”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家庭的愧疚、对自己的否定;在“治疗期”强调心理干预和生理干预共同作用;在“病情转归期”,着重提升患者回归社会后的自信心,促进规范治疗顺利完成。
文章转载于: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