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科学杂志》旗下子刊《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布了一篇关于马兜铃与肝癌的文章,研究表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台湾和中国大陆,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一时引起众多讨论。
马兜铃酸,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硝基菲羧酸。由于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丧失,最终导致肾衰竭,因此它还有一个绰号,叫“肾毒素”。
马兜铃酸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马兜铃属植物当中,全世界一共有600多种,在中国有65种广泛地被作为原生药材入药,例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等。中成药中含有这类化合物的更多,大多为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酒。
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马兜铃酸类物质列为2类致癌物。2012年,由于其毒性强烈,马兜铃酸类物质升级成为1类致癌物。
在最新发表的这篇论文中,研究发现,将近八成的台湾肝癌和将近五成的中国大陆肝癌,都有可能和马兜铃酸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马兜铃酸诱导肝癌的具体种类和发生率目前还没有准确定论,有待进一步证明论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凡建议说,患者在选择药物和药剂的时候,应该选用成分组成明确的药物。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某些成分不明确的中草药或是中成药。中医有时需要配伍用药,可尽量选择相同类型且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替代,必要时可以调整药物配方。
其实,很多人得的都是自限性疾病,对于这类疾病,千万不要过度用药。
相关阅读
用对了的才是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忠表示,虽然有实验报道马兜铃酸与肝癌可能有一定关联性,但并不代表含有这种成分的中药就一定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有些中药中可能含有马兜铃酸这类成分,但由于中药非常讲究炮制和煎煮,在炮制或煎煮过程中就可能消失掉,对人体并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有些人是因为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导致的癌症,最大可能性是其长期地、大量地、错误服用这类药物。关键还是得看一个量的积累和是否正确使用。
李忠主任表示,其实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不会因为含有某类成分就能导致病情的变化,副作用的发生往往不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而是用错了药。任何中药或中成药,都有适应症。如果不辨证用药或辨证错误,都可以导致副作用的发生,正如中医常言:“是药三分毒“。拿含有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来讲,这种药是适合肝胆湿热的人使用的,短期使用对身体没有危害。但是如果脾胃虚寒的病人长期服用就会导致问题的出现。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给自己“开药”。
不同癌症致癌基因突变数量大不同 近日,一项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介绍,对于不同的癌症类型,所需的致癌基因突变数量大不相同。
举个例子,肝癌大约需要4个突变,而结肠直肠癌需要10个突变。
研究人员采用分子进化的相关方法,对29种癌症的7664个肿瘤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这些关键性致癌突变几乎有一半是发生在尚未被确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中,说明更多致癌基因仍有待被科学家和医疗人员发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