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这个一年一度的“乙肝宣传日”里,你是一如既往地坐在电脑前加班呢?还是在饭桌上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呢?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俗称的“小三阳”,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时刻注意身体状况!这是因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会隐匿起病,导致肝炎反复发作,然后“大危机”悄然而至——最终出现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
“感冒”症状一个月
肝脏长出14公分巨型肿瘤
一年前,33岁的卢先生无缘无故咳嗽,还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样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本以为只是平常感冒,也就未放在心上,只是吃了“感冒药”后便草草了事,然而,症状却反复发作不见好转。最终,卢先生决定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检查,通过腹部B超发现,肝脏居然已经出现肝硬化,而且右肝长有直径约为14公分的巨块型肝癌,还出现了肺部转移,已属肝癌晚期。处在这一时期的肝癌患者不仅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容易复发。
进一步询问才得知,原来卢先生从小就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这类患者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弱,传染性也较弱,病人既无明显肝功能受损,也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卢先生从未感到不适,对此并未加以重视,既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也没有定期体检。但是“小三阳”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是处于长期存活于体内的状态。所以,等卢先生发现之时,“大危机”已经出现了。
肝脏早期无明显症状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高危人群
其实,乙肝病毒感染者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另外,因为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发现时,常常已进入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度流行区,乙肝病毒的总感染率(包括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为57.6%,即全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有调查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其中,年龄大、男性、长期存在肥胖和饮酒等,均是导致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即使没有出现肝硬化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的肝癌发生率也有0.5%~1.0%,而已出现肝硬化患者每年的肝癌发生率为3%~6%。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张磊主任医师特别指出,为评估病毒活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每3~6个月就诊医院,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肝癌肿瘤指标、B超等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启动治疗。对于病情已经进展至肝硬化的患者,除了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和定期检查以上项目外,还应每3个月检测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显像,必要之时,还应做CT或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另,还应每l~2年进行胃镜检查,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
肝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无法手术可考虑介入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病人发现肝癌后,应该立即接受抗病毒治疗,因为手术、介入等治疗可以导致病毒复制活跃,影响肝脏功能和治疗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抗病毒治疗还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应贯穿肝癌治疗的全过程。
就目前而言,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等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大力发展,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肝癌手术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对于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外放射、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等治疗可能使肿瘤缩小或增大肝脏体积,从而使部分病人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接受手术的肝癌病人也可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效果。对于完全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介入治疗(即TACE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张磊主任医师还特别提示手术后的患者,肝癌恶性程度很高,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故所有病人术后均需要接受密切随访。一旦发现肿瘤复发,根据肿瘤复发的特征,可以选择再次手术切除、局部消融、TACE、放疗等。
卢先生最后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先接受了“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和“胸腔镜肺部转移瘤切除术”,后长期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和服用肿瘤靶向药物,目前恢复尚可,仍在定期返院复查。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