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严肃的农村患者家庭访谈
我们的时间轴
早晨8:30出发,一个小时车程后,到达永登县的一个小镇,见到了丹丹(化名)和母亲。
随后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家庭访谈。
12:00 拍摄奶奶给孩子做午饭,以及孩子们吃午饭的视频
13:00之后孩子们和我们熟络之后亲近的玩耍。
家庭情况
丹丹的母亲给我们介绍了家庭状况:
家里有两个小孩,丹丹(姐姐),鹏鹏(弟弟),都是PKU患儿。
丹丹,八岁,在读幼儿园。
鹏鹏,六岁,没有读书。
目前夫妇俩在外打工挣钱,家里主要靠年迈的奶奶照顾丹丹和鹏鹏。
孩子的治疗经历:
两个孩子出生时都漏筛了。因为10年才开始新筛,而两个孩子是08和09出生。
丹丹,出生后不久头发发黄,诊断为缺钙。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效。在两岁时,在 省妇幼保健院 诊断为经典型PKU。后进行饮食治疗。
鹏鹏,2009年出生,发育较慢(3个月才能翻身,10个月还不会抓物件),10个月大时在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PKU,在1岁时开始特食控制。
患儿日常食谱
孩子母亲知道根据患儿的体重来配比蛋白粉等特食的摄入量,但具体的摄入比参考于一份多年前手册,信息渠道十分单一。并且随着孩子的长大,食谱的调整也仅凭借家长的尝试性摸索。(刚开始按照每公斤体重摄入1.0克蛋白粉计算,饮食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血浓度值控制的较好则保持,若不好再增加摄入量)
目前55kg提供35g蛋白含量,(两个小孩差别不大,提供的相同饮食)
另外患儿家长知道必须给孩子保证基本的蛋白质、热量、苯丙氨基酸的摄入。但这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又两个孩子都是患儿。在特食的提供上也只能是保证基本但并不完全的需求。
目前孩子的状况
丹丹,活泼可爱,能没有障碍得和我们交流,还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们带路。但是在学校,孩子会偷偷的吃一些同学们的零食,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病情不稳。另外,丹丹和其他的PKU患儿一样数学逻辑能力不好。
鹏鹏,尚不会说话,只会最基本的爸爸妈妈等称呼。平时能够听懂妈妈的话,但自己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在我们试图和他交流时,他总是躲到一边去。
这里有一个问题:
鹏鹏发现更早,饮食治疗更早,但病情更严重。
可能的原因:
1,家长回忆,医院医生说男孩病情相比女孩更严重(我们并没有查到相关的科学依据)。
2,鹏鹏可能不是经典型的PKU,但按照经典型治疗,所以治疗效果不佳(家长对PKU的了解程度还不足)。
目前家长的困难和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 经济来源不足。
- 因为做体力活挣钱,自己身体也落下不少毛病。
- 家庭负担也特别重。
- 孩子还伴有其他的病(鹏鹏患有癫痫症)
- 在购买特食的方面主要依靠家长圈互相代理购买。存在一个问题:国内的产品便宜,质量不能保证;国外的产品质量好,但价格太高。消费不起。
- 营养配比上基本依靠家长的尝试性摸索,但是这样不能做到针对病情及时调整。
- 农村的患儿家庭信息相对蔽塞。在外部,他们很少能接触到社会上关于pku的信息。在小镇内部,此次接受采访的家庭是最近才知道同镇也有相同患儿的家庭,并且都只是相互知道,略微有所交流,没有更多的联系。
- 家住农村,化验血特别的麻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才能到兰州进行化验;因为镇上的医院没有这个资质。
- 先行政策落实到18岁,但是18岁之后pku患者们应当何去何从,还需要我们思考。
- 对于有一批在新筛出台之前的患儿,他们能够享受的政策福利较少(如前一篇日志中的东东),甚至被政策遗忘,这部分孩子又应当何去何从?